“十三五”以来,信州区卫健委在区委、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市卫健委的精心指导下,认真贯彻落实全国、全省健康大会精神,坚持以人民健康需求为中心,开拓进取,攻坚克难,全区卫生健康各项事业稳步推进。
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,努力提高全区医疗服务水平
扎实推进医共体、医联体建设
以医联体为载体,延伸服务触角,提供上下联动的连续医疗服务。向上与南大一附院、南大二附院、欧洲五大联赛省人民医院等省内大型医院建立医联体网络,形成学科共建模式,依托省级领先学科力量不断提高医院专科诊疗能力。往下与乡镇卫生院紧密联系。2019年12月,沙溪镇中心卫生院率先挂上“上饶市立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”牌子,实施“行政、人员、财务、业务、药械、绩效”统一管理,实现医疗资源共享,推进分级诊疗、双向转诊、上下联动工作落到实处,切实为患者提供更便捷、更优质的诊疗服务。上饶市立医院持续推进三清山分院建设发展。为提高服务能力,提升服务品质,三清山分院手术室项目应运而生。经过沟通协调,由三清山管委会出资90万元,总院出资26.5万元,合计投入116.5万元。经过科学论证、项目实施等,2019年10月,高标准手术室建成,布局合理、流程标准、设备齐全、服务升级,大病不出门,手术有保障,大大惠及周边居民及景区游客。
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
强化对医疗机构的行业统一规划、统一准入、统一监管职能,督促医疗机构加强医院内部规范管理。落实公立医院内部人事管理、机构设置、收入分配、副职推荐、中层干部任免、年度预算执行等自主权。健全公立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,不断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法治化、科学化、精细化、信息化水平。逐步建立起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。
众志成城,上饶市立医院成功创建三甲
自2014年年底被原省卫计委批准设置三级综合医院以来,上饶市立医院严格按照三甲标准,围绕质量、安全、服务、管理和绩效,全方位的建章立制抓落实,狠抓内涵建设,以评促建,以评促改。经过全院上下不断努力,加上多轮的督导提升,2019年1月,终于迎来省卫健委医院评审现场评价组,经过四天紧张的工作,评审组充分肯定上饶市立医院的工作成效。同年5月,圆满通过省卫健委追踪检查组检查。2019年9月,经省卫健委发文批准,上饶市立医院被授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并挂牌,开启三甲元年,实现了历代市立医院人的夙愿,必将载入史册。
推进医养结合工作,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签约制度
到欧洲五大联赛:底,全区16家养老机构(含日间照料中心)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,各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率达100%。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,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。信州区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,做实健康服务工作。各养老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加完善,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更加紧密,医养融合模式更加成熟,医疗护理水平逐步提高,基本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。
稳步推进计划生育各项工作
完善生育登记服务,全面推行计划生育网上服务,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
按照“放管服”工作要求,建立健全网下办理服务与网上申请登记的信息交流与沟通,实现工作信息互通互用,减少群众办事流程,实现了群众网上办理生育登记“一次不跑”或“只跑一次”。实行各级服务窗口一站式办理、限时办结、个人承诺、委托代办、错时延时和预约服务等多种便民措施,及时清查清理与全面两孩政策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,依法为群众提供婚前保健、孕前保健、孕产期保健和计划生育等服务。
推进母婴设施建设
按照属地管理原则,在各级各类公共场所(机场、火车站、商业中心、二级以上医院、4A以上旅游景区、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、综合客运枢纽等)共设置了13处母婴设施,配置率达到了100%,逐步完善全区用人单位标准化的母婴设施,进一步为群众公共需求提供便捷服务。
创新便民服务模式
以便民利民为核心,积极推进了“减证便民”工作,按照市卫健委的工作要求,推行婚姻登记、生育服务登记、婚前检查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一站式服务,推广互联网+妇幼健康”服务模式。将婚检中心、免费孕检优生检查中心和生育登记中心整合为统一的“婚育一站式服务中心”,实现婚孕检、孕期保健、儿童保健等“一条龙”服务,使办证变得更加快捷、检查变得更便捷,做好免费婚检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。
加强人口监测信息化建设
完善人口监测手段,主动与相关部门衔接,健全各项监测指标,建立卫健、公安、民政、统计、人社、教育等多部门协作工作机制,实现户籍管理、婚姻、人口健康、教育、社会保障、人口调查等信息共享。组织各村(居)及时比对出生、死亡、迁移流动、老龄、少儿、婚姻等数据,实时更新数据,为经济社会发展、卫生健康服务提供详实、准确的人口监测数据。
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作
认真实施大病、慢病精准救治
信州区卫健委将肝癌、尘肺、神经母细胞瘤、儿童淋巴瘤、骨肉瘤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6种疾病纳入信州区城乡贫困人口重大疾病专项救治范畴,原有救治病种由15种增至21种。
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就医标准,确保政策落实到位
2017年以来,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13037人次住院,共发生医疗费用11281.07万元,其中医保报销7589.09万元,商业补充保险补偿819.86万元,医疗救助补偿720.86万元,康健工程补偿1103.10万元。
对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分类办理一类慢病证和二类慢病证,并享受慢病门诊费用90%报销政策
自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,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办理一类慢性病证915人,二类慢性病证2745人次。2017年以来,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603人次享受门诊慢性病报销政策,累计发生医疗费用695.10万元,其中医保报销为447.32万元,医疗救助补偿72.36万元,康健工程补偿108.60万元,报销比例均达90%的适度要求。
规范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
信州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7264人,履约人数为7264人,签约履约率为100%,贫困慢病患者签约2450人,履约2450人,履约率为100%。在稳定签约数量、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,确保做到签约一人、履约一人、做实一人,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感。
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
大力开展“优质服务基层行”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工作
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照评价标准,积极认真开展自评自查工作,目前,沙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达到推荐标准,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灵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基本标准,信州区卫健委已投入33万余元用于支持信州区机构“优质服务基层行”创建活动。
完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
2016年以来,信州区共投入129万元,新改扩建10家村级卫生室,其中贫困村4家,实现村级卫生室全覆盖,11家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全部开通医保刷卡门诊统筹结算业务,方便了广大群众就医,解决了老百姓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的问题。(信州区卫健委)